经验分享/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双创学堂 -> 经验分享 -> 正文

大创项目分享:一种三联芳磷钯偶联催化剂

【内容提要】项目名称:一种三联芳磷钯偶联催化剂团队成员:徐建辉,徐天汝,卢泽润,陈锐洪,李佩珍,林梦亭指导老师:施继成项目简介:麻省理工Buchwald研制的二联芳膦(2个芳烃相连),在钯催化的C-C、C-N、C-O、及C-F键的形成反应中性能优异,已成为一类著名的膦配体,并有21种成为商品。二联芳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,钯原子可面对二联芳烃骨架中的一个芳烃并与之相互作用,但有时钯会背对这个芳烃而导致性能下降、甚至形成Pd-C键...

项目名称:一种三联芳磷钯偶联催化剂

团队成员:徐建辉,徐天汝,卢泽润,陈锐洪,李佩珍,林梦亭

指导老师:施继成

项目简介:

麻省理工Buchwald研制的二联芳膦(2个芳烃相连),在钯催化的C-C、C-N、C-O、及C-F键的形成反应中性能优异,已成为一类著名的膦配体,并有21种成为商品。二联芳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,钯原子可面对二联芳烃骨架中的一个芳烃并与之相互作用,但有时钯会背对这个芳烃而导致性能下降、甚至形成Pd-C键而失活。为克服二联芳膦的这个缺点我们设计了一类新型的三联芳膦(骨架为3个芳烃相连。磷原子在2个芳烃之间,使得钯原子不是面对这个芳烃就是面对另一个芳烃,同时增大了立体位阻),并制得了8种新型的三联芳膦(正在制备更多的品种,今年年底提出PCT专利申请),初步催化性能评价发现我们的三芳膦优于二联芳膦。我们团队将开展这些三联芳膦配位的钯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、及评价其在催化的Suzuki偶联和Buchwald-Hartwig胺化反应的性能的系统研究。

今年的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已经落下了帷幕。作为其中的参赛者,青春的激情、切身的经历以及最为真实的挑战,是我们最大的感受,同时竞赛也带给我们从未有过的收获。从报名到准备,从初赛到决赛,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,更是我们感受心的成长的最好见证。回首那段团结奋战、挥洒汗水的日子,我们无比激动。

在今年的挑战杯中,我们团队获得了省级三等奖,我们感到很激动也很高兴。这种荣誉不仅属于我们的团队,更属于所有为此付出过努力的人。要感谢的人太多了,但首先感谢的,就是我们的施老师。从方案的优化到论文修改,再到申报书的填写,无不凝结着导师的一片心血。大到学习研究,小到生活细节,他都给予我们很多实用的建议和帮助。施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、谦逊的生活作风、忘我的工作精神,我们将铭记在心,终生受益。值此作品获奖之际,谨向恩师表示衷心感谢。同时还感谢学校的团委小伙伴们陪伴我们一起走过这段激情的岁月。从一开始的预赛模拟演练再到佛山一行细致的安排,我们都因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得以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比赛。最后还要感谢这次团队的所有队员们,我们一起讨论,一起研究,用热情和智慧成就了这一段难忘的经历。

“挑战杯”一路走来的坎坷,心中充满感激,脑海中铭刻着“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”的古训,心中充满信心。望着被我们修改了无数次的方案,大家都不禁热泪盈眶。勇于挑战,超越自我,过去的奔波疲劳、课题研究记录着我们的艰辛和快乐;过去的驻足迷茫、成功喝彩见证了我们的挑战与成长。此时此刻,我们心中充满感激!

成功的花朵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才能绽放的更加美丽。我想很多队员和我一样,备战竞赛的生活,是非常充实的。也许苦,也许累,但我们苦中有乐,我们的知识在增长,我们的自信在增强。我想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每个参赛队都是最后的胜利者。其实“挑战杯”也并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那么遥不可及。亲身经历过就知道,它要求的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术知识,而是团队综合能力的考验,只要用心,只要努力,只要你肯付出,肯定会有所收获。我相信,经过了这次比赛的锻炼,我们的队员在将来的日子里,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路上会勇敢拼博,一直相信自己,相信明天更美好。最后,请允许我再次感谢在本次比赛中给予我们帮助的所有人。

老师寄语:在理解中行动,在行动中理解。挑战杯,以最好的青春姿态去挑战,奋勇前进,挑战自我,勇创佳绩,赢得辉煌。

 

 

返回顶部